top of page
搜尋

總是說「我沒事」?其實是壓抑情緒的警訊:5個方法找回情緒連結

壓抑情緒、情緒連結

「我沒事。」這句話是我們常常在生活中無意間脫口而出的心理感受,但你有發現嗎?往往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心裡其實悶悶的。或許這是我們的一個習慣,但這是情緒壓抑的一種表現。

重重壓力席捲而來,我們開始學會壓抑或忽略自己的感受,而「我沒事」成了我們保護自己的自動化機制。然而,長期下來的自我保護機制讓我們漸漸與他人疏離,也漸漸讓我們與自己的情緒斷了連結。本文將帶你認識壓抑情緒背後的心理反應,協助你找回與自己的情緒連結。


認識壓抑情緒:總是說我沒事背後常見的心理反應

「我沒事。」這句話可能已經成為生活中的口頭禪,每當沮喪、委屈時,我們下意識就會用這三個字將情緒鎖在心裡,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但事實上,那句「我沒事」並不會因此讓不敢表達的情緒消失,而是轉變為無聲的疲憊與莫名的煩躁。

一、害怕成為別人的負擔

嘴巴上說著「我沒事」,其實只是希望不要帶給任何人麻煩,久而久之就習慣吞下所有的情緒,不敢向外尋求支持,因為擔心自己的難過,會帶給別人困擾。

二、不想被貼上負面標籤

很多人害怕自己表達情緒後,會被認為「想太多」、「過度敏感」,為了避免被誤解,選擇隱藏真實的感受,把自己包裝成看起來很堅強、很勇敢、很理性的樣子。

三、連自己也說不出是什麼感覺

當情緒長期受到忽略時,將逐漸失去與自己的情緒連結,尤其在情緒焦慮、沮喪時,也會覺得「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的感覺,這種情緒模糊的狀態,會讓人感到孤單和無助,這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機轉。

四、習慣忽視內心真實狀態

為了能夠生活、能夠工作,我們選擇隱藏自己低落的情緒,這樣才有力量繼續向前走,即使內心早已疲憊不堪,卻仍忽視自己內在的感覺。「我沒事」變成一種自我催眠,讓自己逐漸忽視自己的感覺,卻不知不知與自己的情緒斷了連結。


壓抑情緒帶來的身心影響

壓抑情緒並不會讓低落情緒憑空消失,它們悄悄埋藏在我們心裡深處,並逐漸轉換為身體的不適與與情緒的波動,甚至影響我們對人的信任與生活的動力。當「沒事」變成了一種習慣,代表著我們正承受更多無形的壓力。我們一起來了解,壓抑情緒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哪些影響。


一、容易情緒失控、焦慮、煩躁

情緒長期壓抑在心裡,表面看似平靜,但內心早已累積許多未處理的情緒。有時,可能因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小挫折,就有可能瞬間引爆情緒,而這樣的情緒爆發,也時常讓當事人不知所措,甚至相當自責。

二、出現失眠、胃痛、慢性疲勞等身心症狀

壓抑的情緒常常透過身體化症狀表達。例如睡眠困難、腸胃不適、肌肉緊繃、疲憊不堪;然而,這些症狀時常被忽略,但其實這是身體正在提醒你:該好好正視自己的情緒了。

三、在人際中越來越孤單、難以信任他人

當一個人習慣隱藏自己的情緒後,漸漸會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即使表面正常與他人互動,但內心卻常常覺得沒有人能理解自己,心中的孤單會越來越難信任他人,更難開口向外尋求支持。

四、有一種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的空洞感

壓抑情緒太久,會漸漸失去內在感受的敏感度。有時明明不舒服,卻難以表達內在的情緒,說不出是難過、憤怒還是害怕。這種模糊不清的感覺,容易讓人陷入「我到底怎麼了?」的情境。




幫助你找回情緒連結的5個方法


一、情緒命名練習

練習從「為情緒取名字」開始,幫助自己靠近自己內在的感覺,例如:「我的心情有點沮喪。」、「今天要和老闆報告,所以我感到焦慮。」一旦情緒有了名字,情緒就有出口,也更能容易理解它。

二、情緒日記

每天花5分鐘的時間,寫下當日發生的事情與感受,可以問問自己:「我發生了什麼事?」、「我對這件事情感覺到什麼?」、「對這件事情最在意的點是什麼?」。透過釐情緒與事件之間的關聯,減少自動壓抑情緒的反應。

三、正念情緒掃描

每天花10分鐘,從頭到腳掃描全身的感覺:「哪裡緊繃?」、「哪裡不舒服?」,這些不舒服和情緒有什麼關聯?身體的感覺,是情緒最真實的語言。

四、練習溫和表達感受

找到一個值得任你信任的人,或許不是要他協助你解決什麼困難,只是想讓他知道你當下的情緒感受;學習將感覺說出來,不僅是勇敢的表現,也是重建情緒連結的重要一步。

五、建立情緒出口的小儀式

每天睡覺之前,與自己說出當日的心情,或是透過畫畫、散步、聽音樂,將情緒釋放出來。給情緒一個出口,讓情緒流動而非堆積。


説「我沒事」是我們學習而來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當你發現自己總是說「我沒事」的時候,不妨詢問自己:「我是真的沒事嗎?」從靠近自己的情緒開始,透過一步步練習,慢慢找會自己對情緒的感受。

你也有長期被情緒卡住的困擾嗎?看見佳醫提供身心評估與心理諮商,讓我們陪你一起重建內在情緒的連結。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