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遭受霸凌還能走出傷痛嗎?霸凌事件的定義與3種被霸凌後的支持系統

霸凌事件

日常生活中,與人發生爭執與衝突在所難免;但是,如果這些衝突造成身心上的傷害,甚至留下無法抹去的創傷時,我們便需要格外留意。霸凌事件可能潛藏於你我周遭,學會辨識霸凌行為,並在遭遇霸凌時懂得保護自己,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本文,將帶你了解霸凌事件的定義、霸凌對對身心健康的影響、霸凌後的支持管道與目睹霸凌者的身心調適方法。


霸凌事件的定義-霸凌的要素與辨別霸凌行為

霸凌(Bullying)是指一種持續性、惡意性且帶有權力不對等的攻擊行為,目的在於傷害、貶低或排擠對方,讓受害者長期處於痛苦和無助的狀態。

一、霸凌事件的四大要素

(一)權力不對等

霸凌行為常常發生在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權力上的某種差距,例如身份地位的距離、身體力量等。

(二)持續性

霸凌不會是單一次事件,在時間上具有延續性,且是反覆發生。

(三)故意性

霸凌不是無意間的開玩笑或是突發性的衝突,而是帶有明確傷害傷害意圖的行為。

(四)對受害者造成傷害

不論是心理傷害、情感創傷或身體傷害,霸凌都對受害者造成實質或情緒上的損害。

二、辨別霸凌行為

常見的霸凌方式包含言語、肢體、關係、數位與性別等5類,讓我們一起從以下分類辨別常見的霸凌行為。

(一)言語霸凌

透過嘲笑、羞辱、辱罵、威脅、貼標籤、等方式,貶低他人,讓受霸凌者感到受辱、害怕或貶低自我價值。

(二)肢體霸凌

像是打人、推擠、踢踹、拉扯衣物、破壞個人物品等肢體上的攻擊,是最容易辨識的霸凌類型,也往往伴隨其他形式同時出現。

(三)關係霸凌

透過排擠、孤立、散播謠言、冷落等形式,使受霸凌者在人際關係中被孤立或羞辱,是校園與職場中常見但不易被察覺的霸凌方式。

(四)數位霸凌

在社群媒體、通訊軟體或匿名平台上散播謠言、公開羞辱、群體攻擊、張貼侮辱性言論等,雖然發生於虛擬空間,卻造成真實心理傷害。

(五)性別霸凌

針對個人的性別氣質、性向或外貌進行嘲笑或騷擾,甚至以性為要脅或羞辱他人。


遭受霸凌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對自己感到沒有價值

長期遭受霸凌,容易讓人將外界的負面評價內化,進而否定自己,經常覺得「是不是自己不夠好」,逐漸對自己失去肯定與信心。

二、難以信任他人

被霸凌的的經驗往往造成受害者在人際關係的受傷,在背叛與排擠的情況之下,對人際保持高度警戒心,甚至懷疑他人是否真的善意。

三、對社交感到恐懼

曾經在群體中遭受霸凌的人,往往對社交產生不安、焦慮,害怕再次受到傷害。他們可能選擇退縮、不參與活動,甚至產生社交恐懼症的傾向。

四、身心疾病的產生

霸凌帶來的長期心理壓力,進一步可能引發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心理疾病,甚至影響到免疫力、腸胃、心血管等生理機能。

五、影響睡眠與作息

許多遭受霸凌的人皆會出現失眠、做噩夢、早醒等睡眠困難,或是作息混亂等現象。

六、學習或工作的退縮

學生可能因為害怕再度遭受霸凌,因而害怕到學校,可能出現曠課、逃學、頻繁請假等現象;在職場中,可能請假頻繁,甚至選擇離開職場。



被霸凌之後可以怎麼辦?霸凌後的支持管道

霸凌

被霸凌不是你的錯,內心的惶恐,導致內心產生好多的負面情緒,發生的當下,在驚恐時,可以試著安撫內心的無奈與憤怒,在情緒較為平緩後,可以向外尋求支持的管道,以撫慰自己受傷的心。

一、與信任的親友訴說

當遭遇霸凌時,你可以不用孤軍奮戰!找到能夠讓你安心的家人、朋友或信任的對象,訴說心中的恐懼與委屈。在信任的陪伴之下,

二、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在專業醫療人士的協助下,可以一步步整理被霸凌經驗中累積的負面情緒與創傷感受。透過心理諮商、治療或身心支持,不僅能釐清痛苦的來源,也能重新建構自我價值感與安全感,幫助自己逐漸走出霸凌帶來的陰影,朝向復原與重建的道路前進。

三、勇敢向霸凌的場所say NO

面對霸凌的環境,任何人都有說「不」的權利。拒絕不合理的對待,守護自己的界線,是對自己最基本的保護,真正最重要的是——內心的平安與完整。



目睹霸凌者的身心調適方法

霸凌

面對霸凌的發生,不僅當事人會受到傷害,目睹霸凌者也可能在心中激起漣漪;害怕還原霸凌的真相後遭受報復,因而選擇沈默。但是沈默的背後,卻是承受情緒的緊繃,甚至引發創傷。如果你是目睹霸凌者,你可以這麼作,來提調適自己的身心。

一、安撫受傷情緒

目睹他人被霸凌也可能讓人感到憤怒、恐懼、罪惡或無助。允許自己感受這些情緒,並透過傾訴、書寫等方式梳理情緒,有助於釋放積壓的壓力,降低創傷感。

二、建立規律作息

穩定的作息可以成為重要的保護網;事件發生後,試著維持正常的睡眠時間、飲食與運動節奏,有助於讓身體恢復平衡。

三、適度轉移注意

長時間反覆回想事件會加深情緒困擾;可以嘗試投入喜歡的活動,例如閱讀、畫畫、散步、聽音樂,讓身心有喘息的空間。

四、設立自我界線

未來若再遇到類似狀況,可以思考保護自己不被捲入傷害中?學會為自己設下心理界線,是自我照顧的開始。

五、適時尋求協助

如果事件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影響到日常生活、情緒或睡眠,不妨主動尋求專業協助,心理諮商或身心科醫師都能提供支持與方向,陪你一起走出創傷。


面對霸凌,我們不需獨自承受,無論是受害者、目睹者,每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之下,皆歷經了掙扎與惶恐。霸凌不僅是爭執或衝突,是一種長期且具傷害性的行為,可能深深影響受霸凌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唯有正視霸凌的存在,才能有效地介入處理;若你現在正歷經在霸凌的情境或目睹霸凌一切的經過,請勇敢尋求協助與專業支持,你的受傷不該獨自承受這些傷痛,你的身心值得受到保護與安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