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 鍾曜任醫師
✅猴痘是什麼?
猴痘病毒早在1958年第一次被發現在研究用的猴子身上,因而被命名為猴痘(Monkeypox virus),往後多在中非和西非地區流行,也因為該區的醫療資源較缺乏,致死率高達1%到10%不等。2003年首次出現在美國,也是非洲外地區首次出現猴痘病例,絕大多數是因為患者接觸到被猴痘病毒感染的進口寵物鼠而被傳染。2018年9月至2022年5月期間更陸續在英國、以色列、新加坡都有零星病例傳出。但從今年五月中開始從英國開始爆發大量病例,並蔓延到歐美兩洲,亞洲的新加坡、韓國也都陸續通報境外移入的個案。目前大部份個案據歐洲或北美的旅遊史。
✅猴痘病毒的傳染!!
猴痘病毒在生物分類上與天花病毒同屬於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主要由齧齒類動物(鼠、兔、狸等)和靈長類動物(猿、猴、狒、猩等)傳播給人。1980年代隨著天花的消滅,全世界停止天花疫苗的施打後,猴痘便成為目前最嚴重的正痘病毒傳染病。台灣在1956年至1978年曾實施全民施打天花疫苗,因此民國68年後出生者都未曾接種過天花疫苗。
猴痘的主要傳播方式分為人畜共通以及人傳人兩種方式:人畜共通主要藉由接觸動物的血液、體液、食用動物等方式傳播。人傳人的方式更為多元,包含飛沫傳染、接觸體液或血液、孕婦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傷口或黏膜接觸到被感染者汙染的物品、不安全性行為等。猴痘的潛伏期範圍較長,約5到21天,大部分個案在6到13天的範圍內。
✅感染猴痘病毒會發生什麼事?
猴痘的臨床症狀最為人所知的是皮膚的疹子,常會在發燒後一到三天出現。疹子會從一開始平坦的紅疹、凸起的紅疹、水泡、膿疱、結痂、脫落的順序出現。皮疹依不同病毒株而異,可能出現在生殖器、會陰部,也可能從臉部開始蔓延到四肢或軀幹等。其他症狀包含發燒、畏寒、肌肉痠痛、淋巴結腫大(例如腋下、耳後、頸部、腹股溝等處淋巴結)、倦怠等。病程約二到三週。免疫力低下者可能併發肺炎、敗血症等。死亡率依不同病毒株而有所差異,約為1%到10%不等。
✅猴痘怎麼治療?
猴痘的治療方式多採取輸液治療、支持性療法、症狀治療為主以減輕不適與可能的併發症,大多數病患都會藉由自己的抵抗力消滅猴痘病毒。目前衛福部疾管署正在與國外藥廠洽談專案進口的Tecovirimat、Cidofovir與Brincidofovir等猴痘抗病毒藥物以及針對天花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Intravenous (VIGIV)。如果有疑似症狀建議可以到醫院的感染科就診評估,若經診斷,因為猴痘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需24小時內完成通報。
倘若不幸得到猴痘,除了藉由支持性療法與症狀治療之外,大家可能相當在意的會是皮膚的病兆是否會留下疤痕?最重要就是染病期間千萬不要用去擠這些水泡、膿疱,也不要去抓它們。可以用口服的止癢止痛藥做症狀的控制,皮膚的部分也可以考慮抗生素外用藥膏來避免續發性的細菌感染。若因體質的關係水泡與膿疱的數量較多、病兆較大的患者比較容易留疤。若為平整的疤痕可以使用A酸、杜鵑花酸或其他美白產品來處裡;若為局部凹陷的坑疤可能須以雷射、植皮等方式長時間治療才可能改善。
✅猴痘如何預防呢?
1.避免在猴痘疫區接觸靈長類或嚙齒動物,也須避免生食。觸碰完動物或物品須徹底用酒精或肥皂清潔雙手後才能觸碰眼口鼻。
2.若有疑似猴痘病症到感染科就診時,需主動向醫師告知旅遊史、接觸史,方便醫師做判斷。
3.若曾經在個案發病後到皮疹病兆結痂前接觸到個案的呼吸道飛沫、體液、血液、皮膚黏膜等,需行21天的自我健康監控,避免性行為或捐血。
4.避免與有潛在風險自猴痘疫區返台者有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
✅猴痘有疫苗可以施打嗎?
目前臺灣有足夠全人口施打的第一代天花疫苗可以在戰備時使用,但由於第一代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疫苗中的病毒可能在施打之後於人體內增殖,疾管署不考慮拿來作民眾的施打。疾管署目前在正與國外藥廠洽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來使用於照顧猴痘病患的醫護人員、檢測猴痘病患檢體的檢驗人員、猴痘病患的密切接觸者,預計今年底到貨。第三代天花疫苗雖與第一代天花疫苗同為活性減毒疫苗,但並不會在人體造成病毒的增殖,但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大規模施打該疫苗。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健康資訊嗎?
把「看見佳醫」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256utcnt
或者搜尋「看見佳醫」的LINE ID➡️@256utcnt
Comentários